查看原文
其他

Suzy Menkes,一个时代、一杆刀笔、一段传奇

DI HUANG WWD 国际时尚特讯 2022-04-24

本月初,康泰纳仕集团发布官方声明,知名时装评论人、《Vogue》国际版编辑 Suzy Menkes 将于今年 10 月离职。
 
与此同时,由她牵头举办的集团年度奢侈品论坛也因疫情的不确定性取消。
 
设计师们期待 Menkes 光临他们的秀场,却又畏惧她的一针见血,即便在人人皆为时尚评论家的网络时代,她的影响力也很难有人与之匹敌。

面容和善的 Suzy Menkes 喜欢用

犀利的词藻指点“时尚江山”


在时尚行业深耕半个世纪的她,却从未有过花俏入时的造型 —— 只要看到那个顶着古怪的短发,挎着一成不变的 Prada 旧皮包,夹着笔记本的熟悉身影,所有人都要倒吸一口气:新闻行业最忠诚的捍卫者 Suzy Menkes 来了!
 
但与此同时,Menkes 也是一位极具幽默感的人物。顽皮的个性跳跃在她的字里行间,但是只有令人叹服的设计才能赢得她的赞美。

每年时装周,穿梭于秀场外的 Suzy Menkes


Suzy Menkes 出生在英国,从小就表现出对新闻出版业的兴趣,用她自己的话来说,"Yves St Laurent 五岁的时候可能会把一堆纸片变成一件衣服,但我会把它变成报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十七岁时,Menkes 前往巴黎服装工会学院学习女装设计。
 
留学期间,房东太太提供给她一次观看 Nina Ricci 高级定制秀的机会,激发了她对高级时装领域的兴趣。
 
返回祖国后,Suzy Menkes 在剑桥大学继续攻读历史和英语文学学位,为日后从业必备的文字功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毕业后,Suzy Menkes 于 1988 年加入《Herald Tribune(国际先驱论坛报)》,展开了漫长的职业生涯。
 
不同于温文尔雅的英国同僚,Menkes 向来敢想敢说,比如在 90 年代初, Suzy Menkes 在文章中宣称“Chanel 包的时代已经终结”,从而引发了 Chanel 品牌在 Tribune 上刊登全页广告以示抗议。


但更多情况下,正是这种直言不讳助推着行业的进步。
 
在纽约时装周还没有形成体系的年代,设计师需要自己寻找场地,运气不好就会影响观秀效果。
 
在 1991 年 Michael Kors 的秀场上,一大块天花板伴随音乐砸到秀道和观众席上,目睹了这一切的 Menkes 在秀评中讽刺纽约时装周是“二流的时装秀”,但也因此获得了 CFDA 的重视,为设计师们赢得了在 Bryant Park 举办时装秀的机会。

Michael Kors 与 Suzy Menkes


在这个视觉占有重要比例的行业里,模棱两可的文章等同于浪费媒体篇幅,挑剔也是为了争取被话事者看见的机会。

如果你有幸与 Suzy Menkes 观看同一场时装发布会,那几乎不太可能忽略她的存在。那高耸的蛋卷型刘海、圆润的体型和带着半丝讥讽的微笑,让人十米开外就能一眼认出。
 
Menkes 否认设计这款发型的初衷如同 Anna Wintour 的墨镜、Karl Lagerfeld 的扇子那样,只是为了标榜个性的产物。

Suzy Menkes 标志性的蛋卷刘海


她曾经认真地咨询过美发师如何让刘海固定在前额,以便不干扰写作的灵感。
 
更重要的是,这款易于打理的发型完全符合 Menkes 想要的高效生活方式:“我甚至可以在下楼的时候就把发型搞定。现在的女性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表,我不想变成那样。比起搜寻 Gwyneth Paltrow 按摩师的八卦,我更愿意呆在博物馆。”


有趣的是,因为 John Galliano ,“Menkes 做头发”这件事多了一丝诙谐的意味。
 
2001 年,Menkes 以《Dior’s Aggression Misses the New Romantic Beat》为标题,用辛辣的笔触批评 Dior 时任创意总监 John Galliano 陷入了创作困境,导致 LVHM 集团总裁 Bernard Arnault 不得不亲自下达封杀令,拒绝 Menkes 参与集团下品牌的时装发布会。
 
《纽约时报》的记者 Bernadine Morris 事后透露说:“Suzy 并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她利用这个空当去做了头发。”

John Galliano 与 Suzy Menkes 的合影


十年后,Galliano 因为对犹太人的不当言行失去了在 Dior 的职位,Menkes 却以十分温情的态度表达对这位天才的惋惜:“Galliano 驾驭时尚的气质与生俱来,如果有魔法棒,我希望看到他回到过去,让他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创造美丽的裙子。”

与现在大多数媒体同行不太一样,Menkes 不接受品牌礼物,哪怕这份心意来自 Marc Jacobs。

2007 年,原定于晚间 9 点开始的 Marc Jacobs 2008 年春夏系列发布会因为设计师个人原因推迟了 2 个小时,很多需要赶回程飞机的嘉宾对此表示不满,Suzy Menkes 表现得最为强烈,直言要亲手杀了 Marc Jacobs。

Marc Jacobs 与 Suzy Menkes 在大秀后台


果然,一篇惊世骇俗的《Marc Jacobs disappoints with a freak show》于发布会次日准时出现在《纽约时报》。
 
除了抱怨等待的煎熬之外,她对 Jacobs 的设计也颇有微词:“在经历了艰难的秋季之后,Jacobs 似乎在黑暗的世界中迷失了。
 
过时的二手衣服被改成缎面的内衣,模特们穿着不合脚的鞋子,看起来就像灰姑娘的姐姐们一样。”

不久后,Louis Vuitton 的秀场上发生了更为戏剧性的一幕。

时任总监 Marc Jacobs 特地在 Suzy Menkes 的位置上放了一件印有自己头像和“Suzy Menkes kills Marc Jacobs”标语的 T 恤。

“Suzy Menkes kills Marc Jacobs” T 恤


但是 Suzy Menkes 显然不领情,公开表示除了花和巧克力,作为一个女士,自己是不会收其他礼物的。这倒不是公报私仇,Menkes 多次表明自己的态度:专业的新闻记者不该接受来自任何人的“贿赂”。


8 年后,Suzy Menkes 代表《Vogue》英国版采访已近 52 岁、功成名就的 Marc Jacobs。
 
这位迈入知天命之年的时装明星直言对时下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感到厌倦,尤其是那些乍一看十分前卫,却缺乏内涵的空洞设计看起来都大同小异。
 
这一切都像是命运的轮回。

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病毒式的碎片化传播,凭借笔杆子站在行业塔尖的时代一去不返。

时尚本是一门聚焦舞台与生活的艺术,如今台下贵妇们的韵事争夺了应该属于设计师的目光;伸展台边的头排挤满了来自消费大国的明星,秀场从专业人士的圣殿变为自我展示的名利场;品牌的大门向编辑和撰稿人敞开,以丰厚的“车马费”换取充满溢美之词的公关稿;品牌设计师还没来得及谢幕,坐拥百万粉丝的“意见领袖”早已在社交媒体上抛出购买链接。对此,Suzy Menkes 有话要说。

经历了自媒体的急速发展,

Suzy Menkes 的地位今非昔比


2013 年,一篇《The Circus of Fashion》将 Menkes 推到了风头浪尖。借由“时尚马戏团”的比喻,这位老道的时尚批评家毫不留情地描绘了一幅丑态辈出的时装周众生图。
 
其中包括了以夸张造型出位的《Vogue》日本版主编 Anna Dello Russo;在社交媒体上呼风唤雨的菲律宾博主 Bryanboy; 以及热衷于为网红定制礼物的设计师 Marc Jacobs。
 
即便得罪了不少圈内红人,但这并不是一篇食古不化的碎碎念。
 
Menkes 指出,时尚圈的困境并非源自科技的发展,而是人们没有意识到风格与炫耀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记录时尚历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想成为摄影师的“猎物”,那么精明的品牌就会利用他们爱慕虚荣的弱点,真实的声音或许会因此逐渐消失。


现在,Suzy Menkes 也成为了拥有超过 52 万粉丝的 Instagram“红人”,发表了超过 15 万张图文,并在苹果 Podcast 开通了个人有声专栏,她的观点从报纸转移到手机里。
 
如今即将与康泰纳仕分手,Menkes 表示仍将笔耕不辍,更多创作会继续在个人网站和 Instagram 平台发布,并着手打造一部个人回忆录,涵盖过去几十年的经历。
 
这并不让人意外。早在 2014 年, Suzy Menkes 在《Th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国际纽约时报)》工作 25 年之后,以评论家和记者的身份正式加入康泰纳仕集团时,人们为此感到惊讶,她言简意赅地回答道:“改变是好事,这也是时尚的意义所在。”WWD

撰文  DI HUANG
编辑 Julia Zhu
图片来源 网络
封面图 年轻时的 Suzy Menk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